
10001人喜歡
丨
都是一個名稱,都是第264期,出版時間、地點和內容卻截然不同。兩張報紙背后,有著怎樣的故事?90年前,《紅色中華》在江西瑞金創刊,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政府機關報。負責編報的是新華社前身——紅中社的一批年輕人。戰火紛飛、缺衣少食,他們以滿腔熱忱記錄時代的石破天驚。小小編輯部里,很多名字后來名垂史冊。1934年秋,紅軍踏上漫漫長征,《紅色中華》的兩撥戰友,從此山水阻隔、音訊不通。留守的,在絕境中堅持出報,直到被捕前;遠征的,歷經九死一生,又讓《紅色中華》浴火重生。

1935年1月出版于贛南的第264期《紅色中華》
走進中國照片檔案館,就打開了一部國家相冊。
這里收藏了1892年以來的珍貴歷史影像,是中國館藏量最大的國家照片檔案館。作為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紀錄片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,《國家相冊》首次帶著鏡頭走近這些老照片,把影像講述與三維特效結合,打開那些被濃縮的人生、被折疊的時代,細述那些鮮為人知的人與故事。
